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 yuanlingxianrenminqunzhongdangdizhengfupingtaiwangzhanpingtai dzmode.com gengxinshihou:2024-12-28 16:25

今年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立足新使命、新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把全面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任务,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

一、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

1.应纳尽纳情况。一是严把发现关,坚持“四途径”摸查。强化农户自主申报。制定《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并发放至所有农户,进一步明确监测对象申请条件、申请方法、申请须知,公布县乡热线电话、乡镇主要和分管负责人电话,推广“一码通”(省防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监测对象申请二维码),让群众知晓通过“现场申报、扫码申请、热线电话12317、或他人代为申报”途径进行监测申报。压实干部走访排查。做到定期走访与不定期走访相结合、集中排查与常态化排查相结合,真实采集农户家庭信息,对是否存在致贫风险点进行研判。严格部门筛查预警。及时规范精准处置预警信息,2023年共产生各类预警信息1440条,全部处理到位,其中通过“部门筛查预警”纳入监测对象84户。关注社会监测反映,凡是媒体报道、网络舆情等渠道发现的困难对象,及时进行核实处置。二是严把纳入关,坚持“五步法”画像。采取“问、算、核、判、评”五步“画像”法,综合研判农户收入、合规自付支出、突出困难问题和自主应对能力,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农户全部纳入监测。截至9月底,全县共有监测对象3453户9474人,未消除风险监测户1561户4225人,占比45.2%。2023年共识别纳入监测对象431户1279人。

2.应帮尽帮情况。严把帮扶关,坚持“六套餐”帮扶。实行“一户一套餐”,综合运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增强内生动力六类帮扶“套餐”,因人因户、分层分类进行针对性帮扶。

3.风险消除情况。严把消除关,坚持“四研判”退出。在程序规范、政策落实、风险消除、成效巩固四个方面开展综合评价,严格风险消除标准和程序,确保成效持续巩固。截至目前,我县已消除风险监测户1897户5255人,占比55.1%。其中2023年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74户532人。

二、乡村建设工作

1.农村厕所革命。一是摸清底数,明确改厕任务。2013年以来,我县农村户厕共改(新)建47430户,其中2022年26000户、2023年6082户。二是宣传引导,营造氛围。聚焦该项工作的“宣传发动”,共谋共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实行县乡村三级“一把手工程”,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广播宣传、张贴标语、印发资料(沅陵县农村卫生厕所宣传卡)、入户走访等方式,与群众细算改厕的经济效益、健康效益和环保效益,深入广泛宣传改厕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起群众自觉改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让群众成为“厕所革命”的参与主体;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愿投工投劳,主动全程参与和监督厕所革命工作,营造人人知晓“厕所革命”,户户参与“厕所革命”的良好氛围。三是好字当头,坚持质量优先。为了把我县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做好做实,坚持严把“四关”,即:一是把好规划关。围绕319国道官庄至筲箕湾沿线、241国道深溪口至借母溪沿线、酉水画廊沿线和县城周边,集中打造5个集中连片示范区、50个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100个美丽村寨、10000户美丽庭院,把集镇所在地、水源保护地、溪河沿岸、传统村落、城乡结合部等生态功能区、保护区和旱厕集中区作为改厕重点。二是把好采购关。厕具通过政府采购,在招标文件上对生产厂家、厕具质量进行严格要求。重点是对生产厂家提供的生产资质、厕具的使用寿命、厕具的厚度和重量进一步明确。同时,严格按程序招投标,确保中标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三是把好建设关。严格执行县、乡、村三级首厕过关机制,强化技术指导,对改厕工匠和技术指导员实现培训全覆盖。完善远程监控机制,改厕户在铺设垫层、安装玻璃钢化粪池、作业面硬化后都要向乡级技术员发送图片或视频资料,技术员不认可不得进行下一步施工,确保了改厕质量。四是把好验收关。强化验收标准,出台《沅陵县农村新建卫生厕所工程验收标准》,组织常态化督导组和第三方服务公司及时对已完工厕所进行验收,技术员现场进行测量、鉴定,确保完工一户验收一户,验收一户合格一户,保证厕所能用、耐用、好用、会用、愿用、常用。四是全面整改,清零问题厕所。聚焦“问题厕所整改”,务求实效积极回应群众热切期盼。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农村问题厕所整改军令状,县与乡镇签、乡镇与村(居)签,明确在农村问题厕所整改工作中,乡镇党委政府负主体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联村包户干部为直接责任人。二是全面摸排整改。深入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再“回头看”工作,全覆盖开展农村问题厕所再摸排,重点摸排是否存在产品质量不合格、工程质量不过关、选址模式不合理、使用管护不到位等四类问题,对摸排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分类抓好整改,确保整改质量。五是因地制宜,突出达标排放。对于今年提出的“粪污达标排放”,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地理环境、聚居密集度等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生态敏感地区采取“三格式+人工湿地”模式,在居住密度较大地区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纳入污水管网”模式,在分散居住地区采取“小菜地就近”模式,确保实现粪污达标排放。2022年度完成的改(新)建2.6万口任务中,纳入污水管网的1114口,实施小型集中粪污处理的1688口,建设四格式人工湿地的699口,2023年度完成的改(新)建6082口任务中,实施小型集中粪污处理的206口,建设四格式人工湿地的1291口,其他具备粪污达标排放功效的4585口。六是多元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坚持多元投入原则,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严格落实县级配套,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资金落实到位。一是突出精准用。对我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新(改)建用于化粪池建设、改造的,三格式按每口2200元进行奖补,建设人工湿地四格式按每口2900元进行奖补,共投入奖补资金1560万元,对实施粪污达标排放治理的,至少按每口700元进行奖补,根据分户、联户、统建等方式资金奖补到村或到户,在农户改厕符合验收标准后及时兑现资金。二是突出精准管,严格落实信息公开、村务公开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公示制度,对奖补政策、奖补范围、资金使用情况等及时公开,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群众知情权。七是探索模式,建立长效机制。聚焦“农村户厕后期管护”,着眼长远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按照“五有”的标准建立健全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一是农户做好确权移交。改建户厕验收合格之后,对资产进行确权,经农户确认,将厕所的所有权、使用权、管护权一并移交农户。确权后,农户是厕所使用管护主体,负责厕所的日常清洁、管护,自主做好卫生保洁、粪污清掏、厕屋门窗破损及厕具配件损坏等日常维护,确保厕所用得好、用得久。二是村居组建管护队伍。每个村明确一名生态护林员或保洁员兼任农村厕所维护管护员,签订管护责任、严格管护考评、保障管护经费,并纳入年底绩效考核。乡镇、村居负责组织提供服务、督促检查、考核评比。三是乡镇设立农村户厕维修站。每个乡镇设置1-2个维修站点,县财政安排2万元/年经费,由乡镇人居办代管,低价有偿向农户提供户厕维修服务。改造完成的户厕出现问题影响使用的,管护员要积极联系维护站点,并按照质保期和质保范围进行维修,形成“县-乡(镇)-村-农户”四级管护联动管理机制。四是县级购买质量安全保险。对2020-2023年接受政府农村户厕改(新)建工程并竣工验收合格的,按照每口40元购买十年保险。在保险责任期间内正常使用条件下,因被保险建设工程存在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造成工程自身损坏,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修理或更换费用;被保险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在保险责任期间内正常使用条件下,因被保险建设工程存在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而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五是强化服务帮扶。设立改厕网格长,网格长负责对联系的改厕户从改厕意愿征求、模式选择、质量监督、使用管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服务,同时配合村(居)委会做好改厕施工外围环境的协调。六是强化质量监督。施工队伍需进行资格评定考试,不合格的施工队伍不得参与改厕现场施工。施工期间实行改厕“质保金”制度,同时乡镇改厕工作专班施工巡查,发现问题责令施工队及时整改,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标准。七是强化使用管护。乡镇改厕工作专班定期开展巡回检查,对辖区内发现的问题厕所及时进行问题整改,第三方公司(沅陵县兴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确保问题厕所整改到位。本着“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着力构建“建管护、责权利”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

三、项目资产管理工作

1.项目公示公告。严格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在资金使用环节,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所有项目的实施均分三个阶段进行公示公告,即对前、中、后期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情况分别进行公示。《沅陵县2023年涉农整合资金管理使用实施方案》以及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达的项目计划文件全部在沅陵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进行了公示;涉农整合项目以乡、村为单位分别进行了公示公告。公示其财政衔接项目实施规模、资金来源、资金管理使用、群众受益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一是全面澄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通过每年开展集中排查,结合“回头看”、审计、督查检查等情况,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持续查漏补缺,核查资产漏登、重登、错登等情况,全面确权登记,做好不动产颁证,全部纳入台账管理。做到账实相符,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相关资产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对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贫项目资产及时移交,合理评估确定入账价值,纳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及农村集体资产台账管理。二是管好用好到户类资产。组织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联系)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乡镇农技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等力量,开展到户类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护监测排查,对其中可用作生产经营的资产,要加强技能技术培训,结合发展庭院经济提质升级,促进脱贫户持续增收;对属于“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范围的扶贫项目资产,查验使用情况,不能正常使用的督促指导农户尽快修复,农户自身确实没有能力的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政策范围予以解决。三是保障公益性资产管护经费。公益性资产后续管理与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和行业管理要求相衔接,纳入相应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资产管护制度,明确管护支出标准、管护责任主体等内容,落实管护经费来源,做好资产管护工作。四是加强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稳妥有序开展经营性资产价值评估工作。建立跟踪监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开展常态化巡查,对低效闲置的项目资产,早预警、早介入。对经营不善、效益较低的,通过转产转型、引进职业经理团队,与实力强、信誉好的经营主体合作等方式,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对闲置资产,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业务托管、合作经营、改制重组等方式进行盘活。五是全面落实联农带农机制。纳入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的经营性项目资产都已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行业主管部门对脱贫攻坚期帮扶协议进行清理,兑现帮扶协议。六是严格扶贫项目资产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项目资产。确因自然损耗、正常报废、市场风险、长期闲置且无法盘活等原因导致不能发挥预期效益确需处置的,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有关规定。行业监管部门要指导县直部门、乡镇、村(社区)及时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台账。原则上资产处置后30日内要完成产权变更、注销和财务核销等手续,并由处置单位报县级乡村振兴部门更新信息系统数据。属于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收入,要重新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